吴川乡村乌木博物馆 藏在深闺待人赏

“千年沉沦万年压抑不改一身铁骨前生翘楚今生奇绝难得再世风流”,位于吴川市塘尾街道228国道旁的一间乡村乌木博物馆门前,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对联显得尤其引人注目。推开沉重的大门,这座博物馆内的乌木藏品,历经千万年大自然历练出的鬼斧神工,更让人惊叹不已。

“家有奇木历千年,藏在深闺待人赏。”出生于吴川吴阳镇蛤岭村,民间收藏家陈先生痴迷乌木已有10余年,2017年,他自费建设起面积1300平方米、馆高3层乡村乌木博物馆,内有藏品近千件,感叹于个人能力有限,乡村博物馆面积及位置受限,不能让更多人近距离领略乌木之美,他希望能为近千件藏品找个好博物馆“婆家”,更好传播乌木文化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图腾。

洪荒之魂。

千年乌木重现“光辉”

乌木也叫阴沉木,是由地震、洪水、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,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,在缺氧、高压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下,经长时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。古乌木的形成时间大多在三千年至上万年不等,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,有着“东方神木”和“植物木乃伊”之称。

走进博物馆,近千件形态各异的乌木藏品便映入眼帘,有高达5米的乌木形似雄狮,有木根翻卷成波涛状,有百孔千疮,有千沟万壑形似悬崖峭壁……伴着淡淡的木香,深沉平滑的木面上泛出内敛的光芒,让人感叹大自然锻造的鬼斧神工。

“这件作品名为‘云锋叠翠’,宽2米,高4米,重约3吨,是近万年的碳化红木,产于广西。一面光滑陡立,三桠避韧,如山峰峻矗,另一面如座座乳峰,如五岭逶迤,乌蒙磅礴……”现场介绍起馆内藏品,陈先生如数家珍。他表示,这一作品之所以一面光滑,一面瘦骨嶙峋千沟万壑,应源于古木被摧倒后,一面深埋沙泥间,而另一面则位于激流险滩,历经千年的急流冲刷,千万年的自然雕刻最终形成了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

“可以说,每一件乌木藏品得以形成并重见天日,都是‘天时地利人和’的结合。”陈先生介绍,乌木经过几千年以上的地下缺氧碳化,能出土不腐的都是质地上好的木材。馆藏的自然根有褐色、黑色、灰色、浅黄色、浅紫色和不通透、半通透、全通透之分,是碳化时间的长和短所致,且大多都是乌木铁力的优质木材。当前出土的乌木,绝大部分都是树干,树根的很少。四川出土的楠木,由于楠木的硬度密度不高,绝大部分树根出土前已碳化腐烂,只有广东、广西出土的铁力树和其他地方出土密度高的树种才存有树根。因此乌木的树根显得特别稀少,更加弥足珍贵。

龙凤呈祥。

天眼。

“东方神木”世上稀

“乌木由来世上稀,可同珠玉斗京畿,泥潭不损铮铮骨,一入华堂光照衣”自古以来,乌木因其稀缺,开采难度大而显得尤为珍贵,历代帝王将相更是将其用作宫殿和制作家具用材。

2007年,陈先生到阳江探望妹妹,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河边发现了一块黑漆漆的东西,像木像石,既沉重坚硬,还发着黑色的光。经人介绍,他才知道原来这便是乌木。结缘乌木后,陈先生翻阅大量古籍,各方探寻专家,寻找乌木的“芳踪”,足迹遍布两广及四川、重庆、江西等地。为了把一块重达数吨的乌木藏品运回湛江,他甚至不惜重金修了一段数百米的路。

对自己现有收藏的每一件藏品,陈先生都千思百虑,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,一次次打开灯光,在鬼斧神工的乌木艺术品前来回踱步,冥思苦想,一次次为藏品命名,又一次次划掉重来。对于一些尤为珍贵的藏品,他甚至请来文人墨客为之命名作诗。

“乌木不仅有鬼斧神工的美,更是大自然变迁的实物见证,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。”陈先生表示,通过对出土乌木碳14检测的时间推算当地发生自然灾害的时段,给研究历史和自然科学提供了实物证据。

“‘乌木精神’,是一种愈挫愈奋、愈战愈勇的不屈精神,是一种默默坚守、脚踏实地的执着精神;是一种百折不挠、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。”对于乌木背后蕴含的精神,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、文学院原院长、国家一级作家洪三泰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。他认为这种“乌木精神”,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精神,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,像“乌木”一样砥砺磨炼,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。

神掌。

鬼斧神工。

盼为乌木找个好“婆家”

“为了购回这件‘洪荒之魂’的藏品,我当时求了茂名的藏家3年,当时求购价是几万元。最近有买家向我开出20万元的高价,但我始终没有心动。”对于陈先生而言,这近千件乌木藏品,既是“有价之物,亦是无价之宝”。陈先生表示,每一件乌木都有买卖的价格,但自己更希望在有生之年为乌木找个好“婆家”,让重现光辉的乌木之美为更多人所熟知。

痴迷乌木十多年,藏品近千件,陈先生的“木痴”之名已在业内闻名,不仅全国各地有爱好者纷纷联系其上门收购乌木,宝安、珠海、中山、黄埔、高明等地均有单位及个人找到陈先生,表示愿意与陈先生合作,把这些乌木珍宝搬到当地设馆展出,但因各种条件受限及机缘不合未能谈妥。

陈先生表示,现在的乌木馆虽建地面积有1300平方米,但乌木藏品普遍体积巨大,自己建设的乌木博物馆内藏品“拥挤”,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乌木藏品的美,同时受限于乌木馆位于乡村,交通不够便利,难迎接更多受众。

尽管陈先生的乌木有过多次“远嫁”设馆的机会,但故土情深的他,更渴望把毕生收藏的乌木留在湛江。陈先生希望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设馆,再现树木到乌木产生形成过程,结合艺术、科普、历史研究等多角度展示乌木之美,传承岭南文化与乌木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关键词: 鬼斧神工 千沟万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