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百事通!为文明实践“+餐”
(资料图片)
11月8日,市领导到霞山区,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农贸市场、交通站场等场所,督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。(11月9日《湛江日报》)
市领导到霞山区督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,相关报道中,有一段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要求,很是精辟——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打通宣传服务群众‘最后一公里’的重要平台,要整合资源,壮大志愿服务队伍,推出形式多样、载体丰富的文明实践‘套餐’和‘集成式’宣讲课程,让市民按需‘点餐’,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,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。”
这段话里,提到了两个“餐”:其一,推出文明实践“套餐”;其二,让市民按需“点餐”。为文明实践“+餐”,很有必要。
群众在哪里,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为群众提供高质量、常态化、受欢迎的志愿服务,真正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关心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当前,湛江正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融合起来,把广大市民群众吸引到文明实践中来,诚然是文明创建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。
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,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。推出文明实践“套餐”,就是要坚持系统思维、主动作为,开设丰富多彩、贴近群众的各类志愿服务,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人气越来越旺、作用越来越凸显,把越来越多群众吸引到文明实践中心来。而让市民按需“点餐”,则是要问需于民,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志愿服务。
推出“套餐”与按需“点餐”,其实是一个互动的过程。文明实践活动不光是单向地为群众服务,更在于通过文明实践活动提高市民群众思想觉悟和文明素养,将思想宣传与惠民服务融为一体,丰富党群服务,促进基层治理,凝聚社会力量。市民“点餐”的过程,实际上就是与文明实践中心互动的过程,通过“议事—办事—记事—评事”的闭环,促进文明实践行动形成良性循环,文明实践中心根据群众普遍需求推出更多“套餐”的同时,也让更多居民觉醒“主人翁”意识,积极参与共建共治,成为传递文明风尚的一分子。
在文明实践“套餐”的打造上,一些地方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创新做法。比如在江苏南通,就提出要关注“三个圈”——做大“志愿圈”、扩大“服务圈”、影响“朋友圈”。有的社区打造“1+N”志愿服务队伍格局,即1支志愿服务总队、N支志愿服务分队,按服务内容不同“配餐”,文明实践“套餐”就丰富起来了。有的社区则按照不同群体来“配餐”,向老年人送去“健康套餐”,向家长送去“亲子教育套餐”,向青少年送去“周末手工套餐”,人人都“吃”得饱。社区与社区之间形成“朋友圈”,互相学习借鉴,又有良性竞争,所以“套餐”越来越出彩。在湛江,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湛江经开区观海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。笔者一次路过被其中的歌声所吸引,进去一看,才发现有十几个老人家在学唱歌。一番打听,原来是文明实践中心请来老师免费教社区居民唱歌。看着那些老人家脸上洋溢的开心又充实的表情,笔者很是感触,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文明实践中心。
推出文明实践“套餐”、让市民按需“点餐”,期待更多为文明实践“+餐”的创新做法,让更多市民乐享“文明大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