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:讲好“我和红树林的故事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3月12日,新浪微博大V@帽帽moer连发两条微博介绍湛江红树林美景,引来网友热议,网友表示“湛江海岸线的红树林太美了,想去看看”“这个地方真的好美啊好想去”“如此的湛江很难不喜欢”……

据微博认证介绍,@帽帽moer是新浪特约摄影师、“好物发现官”。3月12日植树节,她和公益机构到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种植红树,感叹道:“没想到第一次来湛江,不是为了旅行而是环保,正好赶上植树节,作为志愿者不远千里奔赴而来,要在雷州半岛海岸线亲手种下一棵树”,“期待之后它们茁壮成长,希望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越来越好”。而更打动网友的,是她关于湛江红树林的一段场景描述——

“湛江海岸线既有绵延数千亩的红树林的远郊美景,也有小片的红树林被放进市中心的海滩上与繁华喧闹的街景做伴,当远郊的人群欣赏万里晴空千亩红树林的壮美,当城区的一家三口玩着海沙凝望眼前的白鹭红树映高楼的妙趣,这些美好都是无数护林者三十年不间断努力的结晶。”

这段描述里,突出了两个场景:一个是“远郊的人群欣赏万里晴空千亩红树林的壮美”;另一个是“城区的一家三口玩着海沙凝望眼前的白鹭红树映高楼的妙趣”。再配以湛江红树林不同角度的“九宫格”照片,瞬间就令人“有画面了”。

在微博、微信、抖音等社交平台上,推介湛江红树林的有很多,但这么有场景感的并不多见。这也给我们宣传推介湛江红树林带来启发——要突出“红树林之城”的故事感,让人感觉不止是在推介美景,更是在介绍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。

一直以来,关于“红树林”这个主角,我们有很多拟人化的创意推介。比如:它是植物,却具有“胎生”习性;它生长在泥土里,“根”却露出地面呼吸;它的枝叶都是绿色的,却以“红”命名;为了防止海浪冲击、被海浪卷走,它们的主干一般都不会无限增长,而是从枝干上长出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,助它们在流动的水中站稳脚跟……对此,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动画、IP形象、吉祥物设计等,让红树林的形象更加丰满、有趣、贴近生活,拉近人们与红树林之间的距离,让“科普”变得更加生动。

另一方面,我们也应该加强“我和红树林的故事”这方面的故事收集与宣传推广。对于红树林这位“老邻居”“老朋友”,不少湛江人记忆深处都有着关于红树林的一段故事。而这些故事,蕴含着这座“红树林之城”的人文魅力。故事思维,就是一种场景化思维。营造好“我和红树林”的美好场景,才能够激发起外地游客对打卡这片“诗与远方”的兴趣。

讲好“我和红树林的故事”,让湛江红树林的故事里更有“人气”,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。把一个个“我和红树林的故事”讲好,把“人”与“城”的互动讲好,才能让“红树林之城”的故事更动人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