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闻: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重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11月11日,一亩田集团首个400亩数字化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已开播,这是一亩田与广东农垦集团公司的首个合作落地项目。(11月13日《湛江日报》)

11月13日湛江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《湛江这块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“数”味十足》。怎么个“数”味十足?文章分别从大数据选种、物联网技术种植、线上营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,不禁令人对这块示范种植基地充满期待。

今年年初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明确指出,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、全链条数字化转型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,推进“三农”综合信息服务,创新发展智慧农业,提升农业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。

过去,提起农业数字化,笔者脑海中便会浮现徐闻千名网红直播卖菠萝的场景。不少人对于农业数字化的认识也多是集中在“直播带货”的消费端。但其实,要推动农货变成网货,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农产品直接搬到网上销售。农产品要顺利“上网”,往往需要实现农业产业链的重塑。比如徐闻菠萝,依托新型信息技术,全方位深入“种、管、收”各个环节:生产上无人机精准施药、菠萝“照X光”保障品控;决策上徐闻菠萝大数据系统、“菠萝交易网”产销大数据微信小程序系统等全面护航;销售上呈现轰动全网的千人直播带货盛况……这些都让徐闻在探索“12221”市场营销体系“2.0版本”时更有底气。

回到报道中提到的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,同样如此。为了让马铃薯从农货到网货,农业产业的数字化场景需要实现从“餐桌”上溯到“土地”的产业链重塑,也意味着需要实现从消费端到服务端再到生产端的产业链重塑。在种植环节,利用大数据技术,根据“多个市场整体采购热度及价格要比其他品种高10%以上”来进行选种,可谓“赢在了起跑线上”。由于农产品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等多方面影响,出现产量与质量的波动,因此企业经常面临着“量上不来,质也达不到”的困境,难以形成稳定供货渠道。对于这个问题,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“全面布设5G视频监控、风光水土传感器等智慧装备,实现全天候、多维度的环境及生长数据采集”,这是一个将农田、环境、种植等信息进行全面数字化的过程,目的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,保质保量。最后来到销售环节,借力平台企业,早已为明年3月的丰收上市做好了“线上精准营销、线下智能调度”的准备。可以预期,这将是“产供销”全链条数字化的一次生动实践。

农业产业的全链条数字化重塑,除了引进平台、技术,更关键的是要有人才的支撑。一方面,镇村、企业要多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平台企业开展合作,加快培养专业型、复合型数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才。另一方面,相关部门要在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上多创新,培育一批精于以手机为新农具、数据为新农资、直播为新农活的“新农人”。

关键词: 农业产业 自然因素 信息技术